晓书童解读,被讨厌勇气¶
挣脱三个束缚 -> 心灵的自由¶
过去¶
重要的不是过去,而是如何看待过去
对于过去的看法,可以主观的改变
摒弃决定论和原因轮,相信目的论
eg. 愤怒不是原因,而是为了达到目的而捏造出来的手段
人际关系¶
要有被讨厌的勇气,才能获得自由
许多的心理困扰都来源于社会或者是他人的评价 -> 评价体系造成骄傲或者自卑
理想的人际关系: 我爱你,与你无关,你讨厌我,也与我无关
-> 对孩子的教育,既不批评,也不鼓励?(若是家长的心理需求,和孩子说明,他们可以不认同)
-> 不用爱的名义,进行错误的干预甚至控制
每个人的课题都是独立并且是分离开的
eg. 我怎么爱你,是我的课题,而你接不接受我的爱,是你的课题,与我无关。
未来¶
不把现在贬为实现未来的工具 -> 现在才是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
人生是不断起舞的每个瞬间;
在舞蹈当中,跳舞本身是目的,最终会跳到哪里并不知道;
不断舞动的那些连续的刹那,就是我们完整的一生
勇气 -> 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¶
把人生的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自己 -> 原来自由一直都在,只是自己裹足不前
拥有自由,承担责任,需要无畏的勇气
改变思考方式若容易,把思想真正运用到生活,绝非易事(需要自身岁数一半的时间)
人生没有捷径
事实¶
阿尔弗雷德.阿德勒 - “自我启发之父”
阿德勒,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: 《自卑与超越》 岸见一郎(哲学家): 哲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“知识”本身,而在于对知识追求的过程。去了解事物以及获得知识的过程非常 重要,而最终能否达到知的状态,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。 古贺史健(自由作家, 擅长对话体的写作) 心理学与哲学的碰撞 -> 被讨厌勇气 弗洛伊德(心理学): 《梦的解析》 卡尔.荣格(人格分析心理学): 戴尔.卡耐基(人际关系学): 《人性的弱点》, 《人性的弱点》 史蒂芬.柯维(管理学): 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 苏格拉底(哲学): 柏拉图的对话录
links¶
1、幸福并不远,你是否有向前一步的勇气 2、所有的“不幸”都是自找的 3、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 4、原来你一直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5、自由就是“关你屁事” 6、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 7、获得“共同体感觉”的法门 8、人生很简单:认真而无需深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