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读:L先生说 - 敏感的你,我想对你说

内容摘要

- 「高度敏感者」(Highly Sensitive Person,HSP): 1997年,心理学家夫妇 Elaine N. Aron 和 Arthur Aron提出

- 约有 20% 的人群,属于「高度敏感者」

- 在原始的定义里面,Aron 夫妇提出:高度敏感,指的是对内源和外源刺激高度敏感,特别容易被情绪淹没的一类人群。会被一些小事情扰乱内心预期,导致巨大的情绪波动,从而使感到极度疲劳。

- 在 2010 年发表的研究中,Aron 夫妇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,叫做「DOES」标准,包括:深入反刍(Depth of Processing)、刺激过载(Overstimulation)、情绪反应(Emotional Reactivity)和细节感知(Sensing the Subtle)。高度敏感者能够感知到非常细微的刺激,同时,又倾向于对任何刺激做深入的联想和处理,这就导致了,无论多小的刺激,都很容易引起情绪反应,从而产生「刺激过载」。许多对常人来说根本微不足道的事情,对高度敏感者而言,都必须努力调整自己、适应自己,才能在表面上做到看起来「不动声色」。

生理因素

- 有很多研究表明:高度敏感者的大脑,的确跟普通人有所差异。
    1)外源多巴胺奖赏系统更弱。来自外界的多巴胺奖赏会更弱,从而使得他们从社交中得到的反馈会更少。使得大多数高度敏感者,当接收到大量新鲜刺激时,往往都能够不被吸引和干扰,而是保持深思熟虑。
    2)镜像神经元更加活跃。容易对别人「感同身受」。
    3)vmPFC 脑区更活跃。亦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,跟大脑中涉及情绪和感官信息整合的脑区紧密相连,影响对外界事物的「情绪反应」。当高度敏感者接触到外界的信息时,更容易把它跟自己过去的经验相联系,从而体会到更强的「内心感受」。
    4)社交系统更加活跃。Bianca P. Acevedo 的许多研究都发现:高度敏感者的大脑,在处理自我意识和社交关系的区域更加活跃。当涉及到「我与他人的关系」时,高度敏感者就会进入高度唤醒的状态,从而,下意识地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:有没有问题,是不是合适,会不会出错…

- 神经科学家 Bianca P. Acevedo 的研究发现(Acevedo et al., 2014, 2018):在高度敏感者的大脑中,对于涉及意识、感觉信息整合、同理心和社交关系相关的脑区,活动会更加活跃。

- 2011 年一项研究发现(Chen Chunhui et al., 2011):高度敏感者的多巴胺调制和受体系统,跟普通人有明显差异。

- 2019 年一项研究发现(Assary et al., 2019):高度敏感是一个可遗传的性状,具备一定程度的遗传率。

高度敏感 vs. 内向

- 两者的特征非常重合, 但从概念上来说,是截然不同

- 内向, 能量来源独处; 外向者则是从社交中获取能量。

- 高度敏感,指的是对刺激的反应。最大的特征是:会关注到许多细微的地方,并且容易对很小的细节,产生很大的反应,经常经受「情绪疲劳」的折磨。

- 根据 Aron 夫妇的研究:大约有30%的高度敏感者是外向者。剩下的70%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「灵活者」,就是既不外向、又不内向的人。

- 高度敏感者倾向于对负面信息内向归因,于是常常导向自我否定、自我怀疑。高度敏感者,相信世界,愿意敞开胸怀去理解别人、帮助别人、跟别人共情,让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。也正是因为热爱这个世界,所以才更容易受到伤害。(对比隐性自恋者,则倾向于对负面评价外向归因,并导向愤怒、执拗和反击。隐性自恋者不相信这个世界,从根本上抱持着一种防备心,与此同时,不愿意跟别人共情。他们并不是真的敏感,而是冷眼旁观的同时,懂得如何去「迎合」这个世界,表现出共情的样子。)

如何改善

1. 灵活心态模式, 抛开所谓的「规则」,把生活看作是一个闯关升级的游戏
关注:1)有没有成长,有没有让自己变得更好,哪怕一点点?2)行事有没有违背良心、底线和原则?

2. 储备自己的能量仓
由于高度敏感者的额下回更加活跃,在处理跟积极情绪相关的信息时,会产生更大的反应。对高度敏感者而言:一点小事很容易让他们沮丧、失落,产生挫败感;但同时,一点微不足道的快乐,也足以让他们兴奋起来,感觉生活突然射进了一缕阳光。

从生活中多储存一些快乐。一个人获取能量的来源,分成三种:

1)技能和成就的发挥和反馈;eg. 工作中的提升;提供服务,获得认可

2)有效、紧密的社交;eg. 亲密的家人;两三个可以倾诉烦恼心事的好友

3)能获得愉悦感的精神活动;eg. 运动,音乐,视频

发挥优势

- 敏感,其实是一种天赋,它在带来痛苦的同时,也带来4种独特的优势 —— 「CDEF」。

Creative:较高的创意和发散思维能力,总能有很多点子和想法;(得益于细节感知和对以往经验的整合)

Depth:冷静的思维和深思熟虑的能力,不容易被带偏、带节奏,更容易保持深度思考;(得益于「深入反刍」)

Empathy:极高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,可以细致入微体会别人的感受;(这是高度敏感者的默认天赋)

Feeling: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感受力,能体验到更细微的美好、幸福和感动;(得益于细节感知和对刺激的「放大」效应)